[動畫/關鍵字] 魔法使的…藍色蠑螈!/ plush

《魔法使的新娘》第二集,重點提要:

其一:

安茲……艾利亞斯能夠做出一個假臉,好讓自己在外行動時比較不引人注目。
雖然從觀眾角度看起來似乎是個帥哥,但智世露出了「哇…」的表情。

[BD繁]劇場版 OVERLORD 後篇 小劇場-自動人偶與貓 - 伊莉影片區.mp4_20171017_170254

其二:

嗚哦好大姊……啊,原來是好大媽?嗯,隨便啦!看看夜一小姐都幾百歲了,區區大媽沒問題的!

其三:

本集的真主角—-藍色蠑螈—-登場!藍色蠑螈真可愛啊,看起來就很軟很涼。

真想抱一隻!

牠是野生的嗎?是安潔莉卡大媽家裡養的嗎?不論如何,一路從市中心跟著智世回家,這也太可愛啦喂!

正好奇官方會不會替這隻超搶戲又有配音(但片尾的聲優名單沒有牠)的藍色蠑螈出個絨毛布偶,就在網路上看到了……

pic171017

……艾利亞斯的官方布偶。

嗯,好吧,真可惜。但既然艾利亞斯都出了,或許藍色蠑螈也不遠了?

一直發沒有實質意義的動畫感慨文也挺無趣的,所以來個簡單的關鍵字,權作小知識分享吧!

中小學的英文課,或許有學過「填充布偶」的英文是「stuffed toy/animal」;但在美式英語中,也常用「plush toy」這個字眼。

或是直接稱「plush

根據Dictionary.com,plush指的是任何毛長超過3mm(1/8英吋)的布料,不論材質是絲、棉、毛都無妨,只要經過紡織處理後,表面有3mm以上的軟毛,都可以稱作plush。雖然就布料而言,plush的定義是「至少」3mm,但如果在菇狗搜尋「plush toy」的圖片,會發現大部分都是短毛的填充玩具

pic171017_1

要指著一隻長毛布偶說「plush toy」應該無所謂,不過老美對「plush」的第一印象,應該還是上圖所列各種短絨毛的布偶吧!

[動畫/關鍵字] 沒出現在片頭曲,請勿拿家人的相片出來看/ Jonas≠Judas

時間有限,速戰速決!

條列式應該能省下很多思考前後文串聯的時間吧!

  1. 帝國的侵攻,打不倒公主。但隊友的脂肪可以。
  2. 來自近衛隊的小姐B氏,恭喜您成為今日的人生大贏家
  3. 無所不用其極。真正忠誠愛國的人不會光說些沒有具體實踐方法的好聽話。
  4. 公主曰:乾隆那老頭都可以,我也行。
    店長曰:那是因為乾隆沒有一頭閃耀的金髮
  5. 所謂的王者,就是要在這種出糗的時候也能放出激勵人心的音樂,說些很厲害的漂亮話

    「各位鄉親,愛路斯塔德的大公芬涅在此宣布,這位村姑大奶媽就是爾等新任的親王等到這場戰爭結束後,我們就要舉行婚禮了,到時候我要訂1000個派,老闆可別忘啦;我要讓所有人都過著就算想做1000個派,材料也綽綽有餘的好日子然後那些派我會負責全部吃掉。

  6. 看看德仔那邊。我很膚淺,喜歡粗獷的大叔,不喜歡會給主角方找麻煩的聰明人

    我真的不是很想知道。字_組我求求你了。
    jyfansubshuumatsu-no-izetta06720pbig5-mp4_20161107_083558

  7. 眼鏡一等大頭兵的人生,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然後波就平了。掰啦

    話說回來,有專心看片尾演員名單的話,應該會發現他的名字是「 ヨナス 」,拼音寫出來就是「与那須」「Jonas」,跟《軍火女王》約拿Jonah語出同源。是的,就是聖經〈約拿書〉的那個約拿。用美語的念法,就是「強納斯」;是的,就是迪士尼曾經努力推過的一個團體「強納斯兄弟」
    根據維基百科,Jonas通常會被基督徒當作名字(first name);如果以Jonas為姓氏(surname),則比較有可能是猶太人。但當然沒有硬性規定,只是個一般通則。
    雖然有點超譯,但根據以下兩點,我推測這部片裡的Jonas是猶太人
    – 同僚稱其為「Jonas一等兵」,根據歐美的習慣,軍銜前應該是姓氏例如《搶救雷恩大兵》
    – 雖然日耳曼進攻這個小國的目的不是撲殺猶太人,但既然都是德仔的故事了,哪!

    彼等知道翻譯成「尤達斯」,會變成什麼名字嗎?
    是的,就是Judas。猶大
    人家一等兵即使家人的性命受到威脅,他仍然有所掙扎,沒有立刻托出魔女的秘密;
    視國家機密與家人安危同等重要,此小兵可是直到生命最後都還忠心愛國,沒有變節啊!
    你猶什麼大啊!不要這樣汙衊人家一片赤誠啦
    所以說,字_組應該把認真考據軍武、花時間打一堆不重要的註解的時間,挪來稍微考據一下跟劇情比較有關的部分,提升翻譯品質吧就算這個Jonas只是來打醬油的、明明沒出現在片頭曲還敢拿家人相片出來看的傻孩子。

  8. 公主與親王踏上旅程。這好。
    不是說看到她們兩人相親相愛就很高興啦,雖然這也是原因之一。
    只是她們能暫時脫離亂七八糟的大戰場,,而不用被一堆謀略家弄來弄去,這樣的劇情我看得比較開心。
    jyfansubshuumatsu-no-izetta06720pbig5-mp4_20161107_084019

[動畫/關鍵字] 地方的魔女需要5G訊號/Ley-Line

不要浪費太多時間打網誌,速戰速決!
Write and Update!! Write and Update!!

search_and_destroy_alucard_by_fvsj-d4cbosc

http://orig06.deviantart.net/32ea/f/2011/282/8/6/search_and_destroy_alucard_by_fvsj-d4cbosc.jpg

所以原來這個故事裡的魔女某種類似人體手機,在訊號好的地方可以5G無限飆網,如果到了沒架基地台的地方,連簡訊都發不了那她到法國大概就GG了至少在俺妹去交換學生的南部城鎮格勒諾布爾,我很確定伊澤塔是絕對幹不了什麼大事的。

不對,那個靈脈分布圖是怎麼回事?法國訊號最好是這麼好啦!那邊應該要空一塊才對啊!還是歐洲的訊號其實都跟法國狀況差不多;如果用同樣的colormap來畫東亞的訊號強度,地圖就會亮到讓人瞎掉是吧?

對了,我應該說過很討厭字_組在動畫裡賣弄他們的軍武知識吧。正確的說法是,我一直都非常討厭軍武宅。尤其是看了就是一臉葉公好龍、絕對上不了戰場的那種。

我知道一邊享受著字_組冒風險又爆肝製作的字幕、一邊說這種話實在非常沒品,但我真的不想知道這是什麼戰車、什麼手榴彈、帝都的建築有什麼考據——尤其那串莫名其妙的說明文字動輒遮住25%的畫面。我不想這樣說,但每一集都這樣搞,好像怕人不知道他懂很多一樣。做字幕已經很辛苦了,別花時間在這上面啦!

結果,嗯,看看他們給伊澤塔翻的這句台詞,還自以為是地加了括號,結果反而讓人懷疑他們除了軍武之外,其他的是否就什麼都不知道了。

Ley-line地脈

根據維基百科,這個詞在1921被提出之初指的是人文薈萃之地、歷史古蹟重鎮。但在1969年,在某位作者的某本考古學/神祕學書籍裡,Ley-line這個詞被超譯為幾乎完全相反的意義:存在於自然界、因地勢、自然資源等分布情形而形成的神秘能量網絡,與中國的「風水」密切相關——或根本就是指同一件事。不然而,即使本質截然不同,這個帶有神秘色彩的定義和最初的定義其實也不衝突。一如古人逐水草而居,尚有靈性的古代人憑著直覺、在不知情下找到靈脈,並在靈脈匯聚之處建立城鎮,這個想法相當合理。

其實只要在《巫妖王之怒》那段時間玩過魔獸,好好去解過北風凍原(Borean Tundra) 的任務,就算最後沒打奧核之眼/之心,也嘛會知道Ley-line是什麼。其實Ley-line這個條目在維基也有日語版啊,字_組那麼會考證軍武知識,就算只畫個圖片出來也能查出那麼詳盡的軍武資料,這個Ley-line都已經聽出來是「レイライン」了,卻沒想到去查一下維基?

%e6%93%b7%e5%8f%96

日文維基都把英文寫出來了,竟然還能打錯字,表示根本沒查證,厲害。所以我才討厭除了軍武之外什麼都不關心的軍武宅啊

且說上面的附圖,一張是魔獸世界中負責守護地脈的種族藍龍、一張是藍龍的大本營「奧核島」、一張是某位藍龍的人形姿態。嗯嗯,如果泰瑞苟莎在遊戲裡也有這麼正就好了……

啊,Write and Update!! Write and Update!!

不想花太多時間,所以就把以前寫的故事裡,對於魔獸世界「地脈」的超譯整個轉貼過來吧!這可能與遊戲本身的設定有滿大出入,但我想精神是相同的。

想到這個名詞,我頓如醍醐灌頂,瞠目大喝一聲,其勢之強,甚至令眼角因拉扯而刺痛。如果「地脈」這個東西就是可視化的靈魂場,那麼這一連串的推論甚至可以和另外一起事件串連──全艾澤拉斯居民的能力突變現象。

造訪永望鎮的那幾個祈倫托法師脫口說出的「地脈」一詞,我牢記在心,並試圖查詢相關資訊,但所得不多。從我能接觸的資料看來,地脈對所有祕法研究者而言都是常識,不過是黑盒子一般的常識。所有祕法師都知道地脈很重要,位階高些的,甚至知道地脈的匯流處在哪,也知道哪些事件可能會影響到地脈;但他們似乎並不清楚地脈究竟是什麼,因為自古以來,那都是五大龍族之一的藍龍管轄的範圍,凡人只能協助維護,卻未被授權理解它。

因為藍龍是魔法的管理者,以防治魔法的濫用為己志,因此祕法師們傾向認為地脈就是魔法的根源;如果沒有地脈,全艾澤拉斯的魔法都會停擺。

而菈夏施展的強力法術,雖然沒有消滅地脈,卻永久地改變了地脈中的…某一道支流……或是某一些函數的係數,於是所有施法者能用的法術也跟著改變了。

但如果施法者們只是絕望地發現某些法術再也施展不出來,那還不奇怪;最詭異的是,施法者們在遺忘某些法術的同時,也在一夜之間「知道」了許多新法術,而且根本不記得自己是如何學會的。更有甚者,就連非施法者也能隱約感到某些招式用起來不如以前流暢,同時也莫名學會了一些新招。

據此,我可以大膽推論,地脈改變的,不是施展法術的可能性,而是施法者乃至於所有艾澤拉斯居民的靈魂。

因為地脈就是可視化的靈魂場。我查到的文獻指出,祕法師以外的常人,雖然不知道地脈的存在,卻常常毫不知情地將地脈匯流處視為聖地,例如夜精靈的月井、人類崇拜聖光的教堂、薩滿尋求元素智慧的靜思場所……等。這是因為他們都能隱約查覺地脈與靈魂密切相關吧!

真的不該再廢話了,回到正題:

1. 伊澤塔是個人見人誇的好孩子。

2. 觀眾都已經幫公主想好報答的方式了。
快去跟國民宣布這位就是我國未來的親王吧!

[關鍵字] 元素符號也搞男性沙文主義?

先聲明這篇的主旨是胡扯,沒有嚴肅探討男性沙文、女性主義的意圖。

invisible話說回來,我「特此作文」時,有不胡扯的時候嗎?invisible

前幾天老母生日,自有能力買禮物至今,送出的生日與母親節禮物少說也有15樣,對象畢竟是衣食無虞的老母,我實在送得有點「沒哏」了。詢問正值送禮高峰期、即使不送禮也喜歡逛街、禮品店閱歷無數的現役新科女大生後,決定去松菸誠品尋找符合我風的「怪洨」禮品。

既然老母沒有什麼特別的需求,那就送個擺明就是我才會送的玩意兒吧!

於是,在整層樓中唯一不以「美/醜得有趣」或「設計感」為優先考量、主打「新奇」、「科學」的奇妙店家「賽先生科學工廠」,找到了我想要的產品:

(圖片摘自賽先生網站)
09

相當熱情的店員大哥見我對此物有興趣,並且要買給老母,立刻推薦原子序116「Lv」,「鉝Livermorium」,說女性應該都對LV有興趣。這是挺有趣啦,而且原子序93以後(U鈾的下一位,Ne錼)都是相當晚近才製造出來的人造元素,半衰期極短,幾乎在進行任何化學反應前就會衰變為其他元素,正好隱喻時尚產業「新潮」、「人為」、「瞬息萬變」的性質。

不過我還沒打算送個涵義這麼深奧的禮物,畢竟是第一次送這杯子,從「媽」的諧音切入應該就夠了吧!

這時候,我才突然發現……

元素週期表裡既沒有「M」、也沒有「Ma」!

感到事有蹊蹺,我便重新端詳自從考完學測之後就沒正眼看過的週期表(對,大一普化根本用不到它,都在學什麼波函數)。不對勁,太不對勁了!週期表裡有四個元素可以合理聯想到「爸」

  • B(5),硼,Boron
  • P(15),磷,Phosphorous
  • Ba(56),鋇,Barium
  • Pa(91),鏷,Protactinium

而且這四個都是天然元素,兩個非金屬,兩個金屬,從各方面看來都分布得相當完美。

可是要找「媽」的時候,卻一個像樣的也找不到。

這是怎麼回事?元素週期表也搞男性沙文主義嗎?

e794b7e680a7e6b299e69687e4b8bbe7bea9

週期表裡以M為符號第一個字母的元素有:

  • Mg(12),鎂,MagnesiumMg看起來一點都不媽
  • Mn(25),錳,Manganese送給肌肉男比較好吧!
  • Mo(42),鉬,MolybediumMom的確是Mo開頭啦,但只看到Mo實在不會想到媽
  • Md(101),鍆,Mendelevium「女馬白勺」,而且101是人造的
  • Mt(109),[金麥],Meitnerium,(微軟新注音根本沒這字,超級人造啊!

這就怪了,有五個M開頭的元素,卻沒有一個用最簡單的「M」當作符號。發現一個新元素的時候,先用單一字母當符號,等到有其他該字母開頭的傢伙「撞符號」了,再讓晚輩用上第二個字母以為區分,這不是很直覺嗎?

ronald-macdonald-foto

雖然心裡這麼想,但元素符號看來並不是按照這規則分配的啊:

  • 雖然有A、D、E、G、L、M、R、T、X、Z開頭的元素,卻沒有任何一的單以該字母為符號
  • Bi鉍Bismuth在16xx年就被拿來使用了,符號「B」卻是被1808年才確認為元素的硼Boron拿走。
  • C碳Carbon,這沒人敢有意見。
  • Fe(Ferron)鐵Iron絕對比F氟Fluorine更早進入人類生活,但看看「F」被誰拿去了。
  • H氫Hydrogen於1766年發現,但Hg(Hydragyrum)汞Mercury早就被鍊金術師拿來玩了。
  • I碘Iodine,1811,我原本以為這總該是I系列最早的了,但……
    In銦Indium,1863
    Ir銥Iridium1803
  • K(Kalium)鉀Potassium,1797確認為元素,1814才得到Kalium的名稱與符號K
    Kr氪Krypton,1898
  • N氮Nitrogen雖然含量很多,但論被確認並命名的時間,Ni鎳Nickle卻更早(氮1772,鎳1751
  • O氧Oxygen,這沒人敢有意見。
  • P磷Phosphorous,1669;這是很常見啦,但Pt鉑PlatinumPb(Plumbum)鉛Lead都是古埃及就在用的金屬。Pt是1812定名的,但像Pb這種元素英文名稱與元素符號兜不攏的,就表示元素符號代表的那個名稱非常非常古老,絕對比Phosphorous更悠久。

661246
為什麼說到白金就要放月火呢?呵呵

  • S硫Sulfur,這名詞在希臘古典時代(約西元前四、五世紀)就出現了,
    不過Sn(Stannum)錫Tin也不遑多讓,也是西元前四、五世紀的名詞。
    其他S系列的小毛頭都不用爭了。
  • U鈾Uranium,U系列僅此一家別無分號,除非代表尚未命名的「Uuu壹壹壹Unununium」這種的也算啦。
  • V釩Vanadium,V家僅此一家別無分號,不用比了。
  • W(Wolfram)鎢Tungsten,W系列僅此一家別無分號,雖然Wolfram這名字有些軼事,但現在表過不提。
  • Y釔Yttrium,1789
    Yb鐿Ytterbium,1878
    這兩個傢伙都是在某瑞典小村莊伊特拜(Ytterby)發現的,名字才會這麼像。
    這也太Yee了吧!

daqswmr

雖然現在週期表上的元素符號是國際理論與應用化學聯盟(IUPAC)從1947年開始陸續統一的,但其命名規則其實是承襲自1813年Berzelius的想法。對於當時已知的47種元素,Berzelius立下三條分配符號的規則:

  1. 如果是類金屬/非金屬元素,就使用名稱的第一個字母。就算有金屬跟這個類金屬撞字母也無所謂。

  2. 如果是金屬,且和某個類金屬、或另一種金屬撞字母,那就加上第二個字母。

  3. 如果有兩個金屬連第二個字母都撞,就要用這兩種金屬第一個彼此不同的子音來當作符號的第二個字母。

j_j_berzelius

照原文這種寫法,我並不太懂它的意思。以我的理解加上腦補,處理的流程似乎是這樣:

  1. 按照字母順序處理類金屬/非金屬
  2. 元素甲使用首字母。
  3. 若元素乙與元素甲首字母相同,則兩個要加上第二個字母
  4. 若元素乙與元素甲前兩字母都相同,則兩個元素符號的第二個字母都要改成「下一個能將兩者區分開來的子音」
  5. 按照字母順序處理金屬
  6. 即使有某兩個類金屬/非金屬元素因規則3、4而使用雙字母,導致該字首沒有單字母的類金屬/非金屬,後來處理的金屬也不可以使用單字母。
  7. 套用規則2 – 4

這樣應該可以做出一套很有系統的符號表了吧!這是Berzelius的符號表:

擷取

這張表大致上都符合規則,但還是有些疑點:

  • Al鋁Aluminum當時是被他分類為類金屬,所以才跟As砷Arsenic撞了A,照規則3修正嗎?
  • Co鈷Cobalt照規則4應該要是Cb
  • Si矽SiliciumS硫Sulphur撞了S,為什麼硫不是Su?如果硫能夠是S,那砷就應該可以是A
  • U鈾Uranium可以用U,為什麼Rh銠Rhodium不能用R?
  • Tn鎢Tungsten沒有跟別人撞,為什麼要變成Tn不是Tu?不過用W就符合規則了。
  • 規則4非常怪異,Zn/Zr、Pt/Pb、Sn/Sb/Sr、As/Al遵守這個規則,但Co/Cl、Ma/Ms不遵守。
  • 此表出處的網站說Berzelius這篇文章裡的符號前後也不一致,括號內是他在論文裡使用的符號,括號外則是他在文章裡整理的表格中使用的符號。這樣的話,Mn/Ms就符合規則4了,R也符合規則7了。但Cb/Co還是怪怪的,St/St/Sr是什麼狀況?鉛去跟磷撞了P又是怎麼回事?

雖然找到了某種根據,但卻只是讓我更加頭大而已。但不論Berzelius立下的規則如何,IUPAC最後還是用另一套我目前還找不到的規則做了取捨,形成現在的符號與週期表。

但Berzelius的符號表裡最吸引我注意的,是「錳」與「氯」。

在他的系統裡,錳除了Mn之外,也曾有過Ma這個符號

氯當時不叫Chlorine,而是Muriatic Radical,元素符號為M!當時名稱概念相同的氟Fluoric Radicle、氮Nitric Radicle都沿用了原本的符號,只有氯從M被改成Cl!原本在Berzelius的表格裡,Cl已經被歸給Columbium了,但在歐洲,同一個元素卻叫做「Niobium,Nb」,所以不衝突。(IUPAC採用Nb)

不管Columbium原本是Cl還是Cb,「Cobalt與Columbium同樣是Co開頭,Cobalt拿了Co、Columbium才被改成Cb或Cl」這個事實是不變的,只要有Co/Cl或Cb這一對的支持,Magnesium和Manganese其中一個叫做「Ma」也是合理的。但Columbium正名為Niobium之後,Ma/Ms就成了規則4唯一的例外,就順理成章可以改成Mn/Mg了

manganese-in-hand-against-periodic-table

但如果規則4真的如我的詮釋,那並不合理,因為那必須建立在「已經不會再發現新元素」的前提下。否則以Pt鉑Platinum為例,後來發現的Pu鈽Plutonium的子音和鉑一模一樣,都是P、L、T、N、M,如果兩個撞到,就得「一起」調整的話,就會出現兩個麻煩:

  1. 已經寫好的週期表裡,Pt的符號就要改啦!
  2. 兩者子音一模一樣,要怎麼改?

所以,還是採取「先來後到」的規則比較合理,Platinum的字母順序在Plumbum前面,就可以優先拿到Pl,而Plumbum則順延一位,變成Pu;Plutonium跟Plumbum撞了三個字母,只好再順延一位變成Pt。這規則應該比較有系統,也方便在命名新元素之後擴充週期表IUPAC後來新增的元素符號似乎是照著這個規則,但或許是礙於無法改變科學社群已有的認知,才無法按照這個規則改變原有的符號吧!

pluto-disney-38684899-500-281
有人提到PLUTO嗎?

總之早在IUPAC訂下現今的週期表之前,元素表裡絕無僅有的兩個「媽」早就被趕走了。而雖然其中一個「爸Pa」Palladium被門德列夫改成Pl,又被IUPAC定為Pd,1913年發現的Protactinium 卻又將Pa帶回週期表了。雖然看起來很扯,但Protactinium定為Pa是非常合理的(很遺憾):

Pr鐠Prasedomium在1885年就被發現了
Po釙Polonium在1898年就被發現了(居禮夫婦!)
Pt鉑Platinum可是週期表上的老大哥!
於是Protatinium只好當「爸」啦!
如果Palladium還是佔著Pa的位置,Protactinium只好變成Pc了。

不論前因後果如何,我們現在看到的週期表,就是沒有「媽」啊!雖然早就知道科學是一個長期被男性壟斷的行業,卻沒想到連元素週期表在這齣男性沙文的戲碼裡也有一段戲可唱!

面對這個無奈的現實,女性同胞們只好請出「銩」與「鍆」兩個元素了。

  • Tm銩Thulium
  • Md鍆Mendelevium

TmMd他媽媽的

====================
如果你想知道得更詳細,並指出我到底有哪裡理解錯誤,請看以下資料:
關於元素命名亂象的討論
BBC介紹元素的命名歷史
完整的元素發現順序
元素符號演變史
IUPAC元素週期表
某份介紹元素命名的PDF檔
賽先生科學馬克杯系列

為了打這麼長一串,我一整天光耗在GOOGLE、WIKI跟書本上就沒啦!

 

 

[關鍵字] Cicada

夏天到了,人類是只想窩在冷氣房裡耍廢,但各種昆蟲可是大大活躍。當我們要用世界語和外國朋友聊起這些會讓大部分人們起雞皮疙瘩的小傢伙,有些什麼詞可以派上用場呢?我不禁回想,

小學乃至高中的英文課堂上,究竟認識了哪些(昆)蟲?

Bug = 所有的蟲。但現在可能更常指電腦工程師的惡夢
Insect = 昆蟲。順帶一題,Incest是「近親相姦」,CS要是寫反了事情就大條啦!
(記憶:CS是會出人命的,所以IN_E_T先寫C再寫S就是可能會鬧出人命的那個)

而在昆蟲這個項目底下,我又學到了什麼呢?
Butterfly = 蝴蝶
Moth = 蛾
Bee = 蜜蜂
Wasp = 黃蜂
Ants = 安慈
Cockroach = 略
Spider = 雖然它不是昆蟲
Mantis = 螳螂
Locust = 蝗蟲(在魔獸世界3.0剛開放的那陣子,大家一定很想知道這個詞怎麼說)

但是夏天的代表:

蟬、獨角仙、鍬形蟲

又該怎麼說呢?英文課本好像向來偏好代表春天與生機的蝴蝶與蜜蜂,甲蟲類則一律以Beetle稱之,學生學來學去,動不動就跟Beatles披頭四搞混。總不能看到獨角仙也說Beetles,鍬形蟲也說Beetles吧?而蟬呢?反正牠很大聲,所以就趁老外的注意力被牠吸引時糊弄過去嗎?這不成吧喂!

the-beatles

於是我就做了最簡單的事:在股溝搜尋打上「獨角仙 英文」,答案就昭然若揭了。

獨角仙 = Unicorn Beetle = Rhinoceros Beetle = Horn Beetle

老美對獨角仙的命名和我們一樣直覺:「獨角獸甲蟲」、「犀牛甲蟲」、「角甲蟲」。真是太好了。如果要講個比較文謅謅的名詞,那就稱牠為Dynastinae吧!

不過我們印象中的獨角仙大致上有兩種:
一種是比較親民的小個子,也是我們常稱的獨角仙,全身咖啡色為主,角短,而下角比上角長。
這種的學名Allomyrina dichotoma
一般稱為Japanese horned/rhinoceros beetle
也可以直接套用日語,稱牠為Kabutomushi(かぶとむし),也就是我們常聽到的「兜蟲

kabutomushi-japanesebeetle-july2004

另一種則比較華麗,典型的色彩是鉻黃色,角長而且有優美的弧度,上角比下角長。
騙人布這種親近大自然的好孩子視牠為夢寐以求的珍寶,連魯夫這種蠢蛋都懂得欣賞。
這種獨角仙,中文稱「長戟大兜蟲」,學名為Dynastes hercules
俗稱Hercules beetle,就是動畫裡愛捕蟲的孩子們常立志要抓到的值錢傢伙「海格利斯/赫克力士

Dynastes hercules ecuatorianus  MHNT

接著是經常和獨角仙一起被提起的好夥伴:

鍬形蟲 = Stag Beetle

中文說鍬形蟲的「鍬」,跟平常用的鐵鍬究竟像在哪,我從來沒搞懂過。相較之下,老外稱牠為「雄鹿甲蟲」倒還比較貼切。要正經八百的名稱的話,鍬形蟲叫做Lucadinae

鍬形蟲當然也有東西方的差異。

歐美提到鍬形蟲,絕大多數都是指學名叫做Lucidanae cervus的這種:

cerf-volant_mhnt_male_et_femelle

台灣平常最有機會見到的鍬形蟲,則是學名叫做「台灣扁鍬形蟲」的Dorcus titanus sika
雖然歐洲的鍬形蟲看起來比較華麗,但台灣扁鍬形蟲有種短小精悍黑武士的感覺,似乎比較結實啊!

390114172_m

最後則是夏天的噪音大害蟲:

蟬 = Cicada

正經八百的統稱叫做Cicadidae(這是生物分類上的科名),跟俗稱也差不了多少。絕大多數的蟬都是Cicadidae科,另一支比較稀有的蟬科稱作Tettigarctidae俗稱Hairy cicada(毛毛蟬)。在演化上,毛毛蟬是比較原始的蟬類(大概就像魔獸世界裡的元龍與其他龍族的關係吧),所以也許可以很霸氣地稱牠為「元蟬」?現存的元蟬/毛毛蟬只有兩種,分別分布在原始生物的寶地:澳洲南部與塔斯馬尼亞

74640025-85ywoxes

其他各種蟬都歸在Cicadidae這個科底下。在成功嶺常看到的那種黑黑小小的蟬,應該是Cicadidae科底下的Cicadinae亞科(就一個D和N的不同!),俗稱Translucent cicada(透明蟬)

1466646856

如果是比較花俏、五彩斑斕的,那可能就是Tibiceninae亞科。不過這再分下去就太複雜了,我暫時沒辦法搞懂。總之蟬就叫做Cicada,跟老外聊天的時候這麼說準沒錯!

另外幾個跟蟬有關的單字:
Tymbal = 發聲器,各種昆蟲的發聲器都是這個字。
Nymph = 蟬的若蟲;更常見的意思是神話中的水精(通常都是正妹),差真多
Exuviae = 蟬蛻;其他節肢動物或蛇脫下來的空殼也是這個字。

======
參考資料:
1. 維基百科、維基百科、維基百科!
2. 有一篇介紹澳洲昆士蘭各種蟬的PDF文件,可惜沒有附上每種蟬的圖片

[關鍵字] 日本陰曆月份

許久以前,我還是個正值思春期的中二屁孩,在同學介紹下看了一部叫做<草莓100%>的漫畫。雖說是後宮賣肉漫畫的經典,也是早期最出名的代表作之一,但這漫畫當時可是曾在參考書封底內頁打廣告的呢!我還記得用的是第十集的封面,媽呀,對慾望無窮的中二屁孩來說,這會不會太刺激了一點?

cvr9781421524412_9781421524412_hr

啊啊,偉哉我東城女神!

好,這只是個引言,不是重點。今天真正要說的,是漫畫裡的這個人物:

北大路さつき
30876

以我現在的標準來看,比起東城,我應該會比較喜歡北大路吧!但是沒辦法,她終究有著「身為後宮的一員」、「為了不可能實現的戀愛單相思」、「為了討好男生願意出賣自己的一切」等致命缺陷,即使有著好大姐的造型,終究不是個成熟的大姐

但今天要探討的,是她的名字本身

さつき

這個名字沒有漢字,就是三個平假名。對譯者而言,這種日文名字挺棘手的。東立的正式翻譯是「皋月」,但坊間也有譯作「五月」的版本(應該是東立接手之前的大然版吧?)對一個國中屁孩來說,同一個角色會有兩個寫來截然不同的名字,這是難以想像的。後來聽說在日本,五月的別稱就是「皋月」,所以兩種譯名通用。對一個國中屁孩來說,這個解釋就足以讓我釋懷了,當時也沒有興趣(竟然沒有!)了解其他月份在日文的別名是什麼。

隨著我看過越來越多動畫,除了超級常見的「皋月」,也認識了其他各種神奇的「月」。神無月、水無月、葉月、霜月…等。再加上angelaONE WAY專輯裡我還挺喜歡的一首歌<二十四節気恋唄>,一口氣將這些月份和日本民俗的節氣唱了出來,終於提醒我進行關鍵字搜尋了。

cover130

和其他關鍵字一樣,只要上網搜尋「日本陰曆月份」就能找到答案,在此列出。這些月分別名,原本指的是陰曆月份,但在明治維新改採西方陽曆後,也可轉為指稱陽曆月份。不過若是指陽曆,則月份名稱的涵義和實際的節氣可能就對不上了

這些月份都能當作人名使用,例如「皋月」確實常見到不行,當然「卯月」、「長月」就比較少聽說。於是我就一併寫下我對這些月份別名最有印象的條目是什麼吧!

一月 = 睦月(むつき,mutsuki
– 一定有這個名字的角色,但我實在沒接觸過。
– <艦娘>這個手機遊戲有這麼一個角色,去找找吧!

二月 = 如月(きさらぎ,kisaragi)
– 日本的鄉民論壇2ch上最有名的都市傳說之一,「如月車站
– 「如月群真」,咳哼,咳哼original

三月 = 彌生(やよい,yayoi)
– 其創作的藝術,斑點之多,會讓人感到密集恐懼症的「草間彌生
– 西元前三世紀到西元三世紀的日本時代「彌生時代

f_10218910_1

四月 = 卯月(うづき,udzuki)
– 一定有這個名字的角色,但我實在沒接觸過。
– <艦娘>這個手機遊戲有這麼一個角色,去找找吧!

五月 = 皋月(さつき,satsuki)
– <龍貓>的主角姐姐就叫這名字,妹妹的小梅(May)也是五月的意思
– 所有月份別稱中,這個是我最常遇見的。

imgb3cbeb9azik7zj

六月 = 水無月(みなづき,minadzuki)
– 知名後宮賣肉漫畫<天降之物>的作者「水無月すう
– 「水無月十三」,咳哼,咳哼

516dyhlvuzl-_sy313_bo1204203200_

七月 = 文月(ふみつき,fumitsuki)
– 對華人來說應該是個挺好聽的女性名字,但我不記得任何日本動畫角色叫這名字的
– 知名日本經典文學譯者、國學家林文月」,好啦,她是台灣人。

124365410_41n

八月 = 葉月(はづき,hadzuki)
– 從<靈異教師神眉>獨立出來自城門戶的靈媒師「葉月東名
– 葉月常見的程度,跟皋月有得拚,連黑貓維茲都有以此為名的角色「葉月‧夢語

61giphieygl-_sx341_bo1204203200_

九月 = 長月(ながつき,nagatsuki)
– 這我還真的沒聽過,<艦娘>(略)
– 但上網搜尋發現,台中似乎有一家很有名的「長月燒肉

1347989845-884592649_l

十月 = 神無月(かんなづき,kannadzuki)
– 超展開百合神作<神無月的巫女>,不做它想。
根據參考資料,和水無月一樣,此處的「無」並不是「沒有」的意思,而是和「の」意義相同的格助詞;因此,神無月並不是「沒有神的月份」,正好相反,這是「諸神的月份」。而水無月則是「水的月份」

42650950767801972511226635844773801105

十一月 = 霜月(しもつき,shimotsuki)
<PSYCHO-PASS>裡某個非常成功吸引觀眾仇恨值的顧人怨角色「霜月美佳
– 這名字在中文看來又美又有意境,還有點中二,所以很容易成為線上遊戲的角色暱稱吧!用GOOGLE搜尋的話,似乎有個國內有名的COSER叫這名字。

rh0senp

十二月 = 師走(しわす,shiwasu)
– 「師走之翁」,咳哼,咳哼
–  不用搜尋了,大概只找得到師走之翁……

每個月份背後必然都有一個典故,加上日本自己的節氣,就有更多故事可說。但今天光是知道月份的別名,就是個大發現了,在此點到為止,其餘的容後再敘。

最後,是神祕的第十三個月份:
月月 = 月月(Moon Moon)

7fyazefqmbiqcshupuxhxf

[關鍵字] PWP

http://www.stitcher.com/s?eid=43440712&refid=asa
上週的The Why Factor(以下簡稱twf)的主題讓我忍俊不住:Fanfiction。

這個詞,就是“二創”,或“同人”。聽著不禁想起遙遠的過去,林氏外星人、李氏水管工、吳氏WGL與在下曾辦過一段時間的TIME讀書會。最令我們印象深刻的,無疑是類似題材的一篇介紹同人的文章。咱學到了不少…有意義的詞,例如“哈利slash馬份”、“天狼星lies low at路平’s”…等。嗯,這些詞的妙趣不可言傳也。

今天這廣播勾起當時的回憶,更擴充了我的字彙庫。
AW、ship這種常識等級的詞彙自然不在話下
(AW=alternative universe,將角色放到完全不同的世界觀,發展新故事例如寫一篇以佛羅多等魔戒人物為主角的“中土中學的日常”)
(ship=配對。這可以是名詞,也可以是動詞,用法是“I ship for Yang and Blake")

新學到的關鍵字:
Francisca Solar=某位寫哈利波特同人文的大手

PWP=plot?what plot?,指原作劇情沒有提到的補敘、拾遺集。當然,通常都色色的。如果並非西尾維新所作,它就能算是物語系列的PWP

Mary Sue=作者本人。將自己丟到同人文裡成為原創角色,並左右劇情走向,一定很爽吧!

OTP=One true pair,也就是你真心ship的一對,例如Yang X Blake啦、哈利x馬份(這是廣播舉的例子…不是我的OTP啦…)之類的

M-preg=male pregnant…呃,妙趣不可言傳。

啊啊,TWF也能腐,真是I腐了YOU!

[關鍵字] X進位

最近網路上流傳一張擺明是來找碴的「數學」問題

26355.jpg

一堆奇數中任選三個相加,別說不會變成30了,根本就不可能變成偶數啊!

有人說,「以上數字可重複使用」的意思是在「提示」那一行上面的數字都可以用,包括2%的那個2。但既然題目本身都說是把「下面數字」填到方框,這個說法當然就不成立了。

那麼這個問題真的就無解了嗎?

嗯,沒錯。

如果這些數字都是十進位的話。

這個「多少進位」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首先看看十進位吧。所謂十進位,意思就是當我們從0開始數,數完十個數字(0,1,2,3,4,5,6,7,8,9)之後,遇到第十一個數字,就要進到下一位,而個位數再次歸零。在十進位的世界,不會有一個符號代表「10」

您應該聽過電腦世界都是由0與1構成的,這個意思就是對電腦來說,一切的計算都是在二進位的基礎上進行的。依照上面所說的十進位模式,當電腦從0開始數,數完二個數字(0,1)之後,遇到第三個數字,就要進到下一位,而個位數再次歸零。所以,相對於十進位的0~9,二進位的表示方式是這樣的:

0
1
10
11
100
101
110
111
1000
1001

另外一個打電腦的傢伙常用的進位系統是「十六進位」。在這個系統中,個位數從0開始數,要數完十五、碰到第十六個數字才會進位。所以,十進位的16,在十六進位中是10。那麼,這就代表十進位的10~15這幾個二位數在十六進位的世界仍然是個位,依序以A, B, C, D, E, F代表

當我們看到一個數字,例如5473,如果特別聲明它是某個進位系統,例如八進位,我們要如何將它翻譯回十進位呢?其實只要按一下計算機就行了,我們就以這個八進位的5473為例子吧:

5 –> 有五個 8 x 8 x 8 –> 2560
4 –> 有四個 8 x 8       –> 256
7 –> 有七個 8              –> 56
3 –> 有三個 1               –> 3
全部加起來 = 2875

再舉一個例子,十一進位的172如何?

1 –> 有一個 11 x 11 –> 121
7 –> 有七個 11        –> 77
2 –> 有二個 1          –> 2
全部加起來 = 200

現在回到這個整人的問題,假設這個題目中所有數字都是X進位,則用十進位來表示,這個題目是這樣的:
[  ]+[  ]+[  ] = 3X
可用數字為:(1, 3, 5, 7, 9, X+1, X+3, X+5)

如果X是奇數,那麼相加之後的3X就是奇數,而X+1, X+3, X+5是偶數,配上前面五個奇數,要湊出奇數就有可能了!
接著,因為9這個數字存在,故可知X一定大於九,至少要是十一(複習一下,在十一進位中,15代表的是十進位的16哦!)

所以目前的條件如下:
1. 這是一個X進位的數字系統
2. X為大於11的奇數
3. 最後答案是從(X+1, X+3, X+5)中可重複挑出兩個、從(1, 3, 5, 7, 9)中挑出一個相加
4. 畢竟是網路笑話/腦筋急轉彎類的問題,本題應該要有個唯一解比較有趣
(承蒙某臉書上的網友指教,我把第4點的敘述講得清楚一點,以免有人仍然覺得是狗屁)

如果要產生唯一解,那麼只可能是最大或最小的組合,否則中間的任何組合,例如(X+3)+(X+3)+9,都可以將任一項減2、另一項加2來得到另一組解。

這些數字裡,最大的組合是(X+5)+(X+5)+9

填入算式:(X+5)+(X+5)+9=3X,得到X=19。

於是,這個問題的真面目就被揭穿了:

在十九進位下,請從(1, 3, 5, 7, 9, 11, 13, 15)中可重複地選出三個數字
使其相加等於30

翻譯成十進位:

請從(1, 3, 5, 7, 9, 20, 22, 24)中可重複地選出三個數字,使其相加等於57

答案當然是24+24+9囉,騙小孩哦?

[關鍵字] Pamukkale

黑貓維茲長知識!黑貓每天的「黑貓每日問答」,其實三不五時就會蹦出一些從未看過圖片、根本沒聽說過的名詞。如果只是上線查查題庫,應付完這一題之後就與這名詞再無瓜葛,未免太可惜了一點。利用這個機會,進行簡單的關鍵字搜尋,長點知識,這才能真正達到遊戲寓教於樂的目的。

今天遇到的題目是這個:

擷取

正解是「棉花堡」。看到這個答案,我實在驚呆了—-這圖看起來既不像堡,也沒有任何棉花的跡象,此名究竟意指為何?

簡單搜尋一下,維基百科就能給出還挺詳盡的答案了。

棉花堡,土耳其語稱為Pamukkale,位於土耳其西南部,是一處因溫泉而形成的地景。維茲用來當作題目的這張圖,無法看出「棉花堡」這名稱的貼切;不妨看看維基百科的這張照片:

1600px-pamukkale00

這麼一整片純白的高牆,看來是否就像是棉花構成的堡壘呢?

但相當可惜的是,這些看似白白軟軟的棉花,其實是溫泉中的碳酸鈣凝固而成的,所以硬得要命,一頭撲上去的話可是會撞得鼻青臉腫啊!

根據維基百科,棉花堡這片達4.9平方公里的奇景,每天可以沉積1mm厚的石灰岩(碳酸鈣)。這聽起來不多嗎?如果真的按照這個速率沉積,只要100天,就能堆出10公分厚的「棉花」層啊!10公分的棉花,看起來已經很誘人了吧!而且100天也不是多長的時間,當我發這篇廢文的時候,在成功嶺的服役生活就已經不知不覺超過180天了呢喂!

當然棉花堡目前160公尺高,如果都是純石灰岩構成,至少需要444年才能堆到這等高度,這倒是挺久的!

說說另一件有趣的事,棉花堡其名為堡,實際上是自然景觀,但在棉花堡上還真的有一座城市,名為希拉波利斯...是純音譯啊…又不是神奇寶貝…呃,精靈寶可夢,考據一下做個意譯不行嗎?維基百科都說了,這就是「聖城」。

聖城啊。嗯。好不特別的名字。

嗯,好,還是音譯吧!或是半音半意?「希拉城」?嗯,這一定是希拉蕊失散多年的兄弟蓋起來的城市。

turkey-pamukkale-hierapolis-theatre

總之重點是,這個城市和棉花堡一起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了,編號485。詳細內容反正維基百科都有,就不用多寫了。

又,看到棉花堡的照片,我第一個想到的是《魔獸世界》北風凍原的景致。
嗯,就這樣,其他也沒什麼好說的。

8tvo0w9

—-如果你很閒,看看下面的連結吧—-
* 維基百科:棉花堡(包含希拉波利斯的連結)
* 其他部落格的棉花堡遊記1
* 其他部落格的棉花堡遊記2

[關鍵字/動畫] 日裔巴西人/道子與小花

<Soul Eater NOT!> 之後,最新啟用的戰備存糧是2008年份的<道子與小花>

sRKYhkRoCd4.market_maxres

故事的背景設定在巴西,這點相當特別。第一女主角「道子‧馬蘭德洛(Michiko Maladro)」與暱稱為「小花(Hatchin)」的第二女主角「花‧莫雷諾斯(Hana Morenos)」為了尋找小花的生父、同時也是道子因涉嫌謀殺黑幫老大入獄服刑前愛人浩史‧莫雷諾斯(Hiroshi Morenos),騎著一台帥氣的機車,踏上巡覽巴西各城鎮的公路之旅。

道子在十二年前入獄,次年聽聞浩史在一場公車事故中喪生;兩年後卻又從逮捕她的警官「敦子‧傑克森(Atsuko Jackson)」處得知有一名新生兒以莫雷諾斯的姓氏登錄,並紋有浩史原本所屬的幫派的刺青。為了釐清真相、了解浩史這渾蛋躲到哪裡裝死、又和哪個婆娘生了一個孩子,道子毅然使出渾身解數逃獄,並循線索找到小花。然而,道子被關了十二年,外面世界早已物事人非,為了探聽浩史的下落,只得先找到浩史的拜把兄弟、目前雄據一方的幫派老大「悟史‧巴提斯塔(Satoshi Batista)」……

vlcsnap-7648133

耶?耶?這是什麼狀況?故事背景不是在巴西嗎?每個重要角色卻都有著日本名字,這是什麼狀況?

難道只是動畫製作團隊發揮了大日本本位主義,不只讓巴西人講起二次元世界最強語言,還擅自把人物名字也全都日文化了嗎?不太可能吧!

為了解惑,於是開始今天的關鍵字搜尋:

日裔巴西人

把這五個字餵給GOOGLE,答案立刻揭曉。

各位如果曾學過日文,而當初用的課本是這本<來學日本語>,應該記得第一課的內容是「わたしはXXXです」,教大家用最基本的です句型介紹自己的姓名與國籍,同時帶出在這本課本裡不時出現的幾個人物。

0010549174

這些人物包括來自台灣的小王、來自韓國的阿金、來自美國的比爾日本自己家的道子(啊,對耶,竟然也是道子呢),這些國家和日本都還算有點淵源。單字表裡提到的國家還有越南,這也還算可以理解。但在這超級國際化的社群中,卻有著這麼一個人物:

來自巴西的卡爾洛斯

為什麼是巴西?雖然是南美第一大國,但如果只是為了展現國際化的精神,需要加一位黑人或拉美裔,可以選南非、西班牙,家個阿拉伯人也不錯,為什麼會是巴西

理由很簡單,因為巴西是日本在海外僑胞最多的國家,根據2010年的統計,約有140萬人。維基百科的頁面進一步表示,當地的日本國民約有56000人,而約有160萬巴西人具有日本血統,大約佔了巴西兩億人口的1%。既然如此,巴西人取了日本名字也並不是那麼奇怪。

維基百科對於日本與巴西的關係寫得落落長,在此擷取部分重點記事

1803:四名日本人漂流到巴西。他們也太會漂流了,還好沒發生巴西版的牡丹社事件。
1889:巴西帝國滅亡,改行共和制。
1892巴西97號法案允許中國與日本人到巴西定居
1895:日本與巴西建立正式外交關係。
1908:首批日本移民乘坐「笠戶丸」抵達巴西
1923:日本政府補助關東大地震受災戶移民巴西,促成第二波移民浪潮
1942:因二戰陣營不同,兩國斷交
1952:恢復外交關係,派遣君塚慎為戰後首任日本駐巴西大使
1953戰後首批日本移民抵達巴西

logo_brazil_26_japan
日本人移民巴西100年紀念章

以上就是這部奇特的日裔巴西人動畫<道子與小花>的文化背景。關於這部片令人不勝唏噓的製作公司、以及道子究竟有多正、換衣服換得既頻繁又時尚,根本就是專業模特兒,容後再敘。